中国自动化网为网民提供全面的工业自动化资讯、自动化商务信息。

自动化 > 新闻 > 我国离散自动化制造寻求发展道路

我国离散自动化制造寻求发展道路

当前栏目:新闻|发布者:阿坚|来源:自动化网|发布时间:2020-08-16 05:14:02|阅读:

本篇文章2927字,读完约7分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制造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在过程工业自动化系统的自主性方面,可以说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然而,与过程工业不同,中国的离散自动化市场仍在努力探索发展之路。运营效率面临挑战,低成本的优势逐渐消失。

我国离散自动化制造寻求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制造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在过程工业自动化系统的自主性方面,可以说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然而,与过程工业不同,中国的离散自动化市场仍在努力探索发展之路。运营效率面临挑战,低成本的优势逐渐消失。过去,低成本的优势主要取决于廉价劳动力、原材料、能源和其他关键资源以及对环境排放的低要求。我们的低成本不是因为我们资源利用的高效率。

我国离散自动化制造寻求发展道路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速了劳动力的短缺。此外,新一代年轻人从事枯燥重复体力劳动的意愿大大降低,甚至出现了自杀等极端事件,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同时,原材料和土地价格快速上涨,环境排放标准不断提高。因此,中国制造业的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一些工厂开始向越南等成本较低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转移,甚至回到欧美高效集约的发达国家。质量要求大大提高了。随着短缺经济的彻底结束,顾客或消费者对低质量产品的容忍度已降至零,尤其是那些涉及安全的产品,顾客更喜欢以高价购买值得信赖的品牌。无论产品设计质量如何,就产品制造过程而言,人工环节越多,错误越多,一致性和精度控制就越困难,有些车间甚至不能有人值守来保证环境清洁度的要求。提高了柔性生产的要求。单一品种的大规模生产有利于获得成本优势,但不能满足当今顾客日益个性化的需求。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可以满足个体需求,但不利于成本控制。如何满足个人需求并获得大规模生产的成本优势?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是大规模生产企业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主要方式,它基于标准模块和每个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缩短交货时间,保持低库存。随着竞争的加剧,承诺交付时间的缩短已经成为赢得竞争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制造业已经从落后的制造-库存生产模式转变为制造-订单生产模式,从而大大降低了库存,甚至准时生产。

我国离散自动化制造寻求发展道路


这些要求,加上上述满足客户定制需求的灵活生产模式,迫使制造企业进行彻底的业务流程重新设计,并以信息技术为基本工具,开辟从客户需求收集、售前支持、销售、设计、规划、财务、采购、生产管理、生产线切换控制、物流到售后服务的所谓“端到端”业务流程。欧美国家积极应对制造业再升级的威胁。从全球来看,尽管中国的制造业在过去30多年里发展迅速,但总体而言仍相对广泛。欧美发达国家仍然引领着国际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代表着国际制造业的最高水平。为了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德国工程学院、弗劳恩霍夫协会和西门子公司等德国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建议和推动下,工业4.0项目于2013年4月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启动。该研究项目是2010年7月德国政府“2020高科技战略”确定的十个未来项目之一,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和创新。2012年2月,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了《先进制造国家战略计划》,该计划描述了全球先进制造的发展趋势和美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实施美国先进制造战略的五个目标,并确定了参与实施每个目标的主要联邦政府机构。

我国离散自动化制造寻求发展道路


上述发展实际上反映了全球工业革命的演变:从机械化和电气化到信息化和智能化。可以说,在工业革命的几大浪潮中,中国正处于追赶状态。中国制造业要想在国际上站稳脚跟,就必须加快转型升级,迎头赶上,分秒必争。我国政府也很早就看到了这种变化趋势。2002年,中国首次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思想。经过五年的发展和完善,2007年提出了发展现代工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科学发展的理念,形成了两个产业融合的理念。

我国离散自动化制造寻求发展道路


目前,我国的现实是制造业的传统自动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将制造业转型的重点放在信息化和智能化上。我们如何迎头赶上值得研究。即使在某些行业,也不是不可能实现曲线超车,而且有后发优势的可能。当面对传统自动化需求时,我们可以根据两个行业的整合政策指导,有效整合传统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需求,并有机会在选定的行业实现国际领先。离散制造业的发展受阻。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制造业通过引进和自主创新自动化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了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然而,制造业在采用自动化技术方面面临的问题也很明显。流程企业和离散制造业的自动化应用水平不平衡。

我国离散自动化制造寻求发展道路


一般来说,流程工业的自动化水平远远高于离散制造业。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它是由工艺特点决定的。众所周知,制造业按照生产控制过程分为过程制造和离散制造。流程工业的特点是原料沿管道流动并通过一系列反应装置,在这些装置中,原料依靠能量和化学反应成为目标物质。在加工工业中,爆炸和环境污染的风险很高,工厂的启动和停止成本也很高,工厂通常连续运行24小时365天。典型的企业如化工厂和热电厂。在离散制造业中,被加工的物体是零件,最终组装成产品。典型的企业如电子产品生产。当然,加工工业的后加工阶段通常包括离散的制造过程,如化肥厂的包装和码垛。过程工业和离散制造业在过程上的这些本质差异使得过程工业很难像离散工业那样通过人工操作来控制生产过程。第二,它是由中国工业发展优先选择的历史决定的。像一些大国的历史一样,必须优先解决基本原材料和能源的短缺,重化工业和火力发电等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我国离散自动化制造寻求发展道路


基于以上两个原因,中国的流程工业和工艺流程已经基本实现了自动化,而在离散制造业中仍有大量的手工劳动。即使在前几年,一些企业也以用大量手工组装产品击败发达国家的竞争对手而自豪。对于基础自动化水平较低的行业或企业来说,直接谈论信息转换是不切实际的。在两个产业融合的指导下,要做好顶层设计,在提高基础自动化水平的阶段,要提前考虑信息化的要求。然后,根据企业自身条件,按照一次性设计和分步实施的步骤,稳步推进自动化和信息化改造。过程自动化和离散自动化技术以及产品自主程度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市场需求的拉动是自动化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我国离散自动化制造寻求发展道路


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特别是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中国的自动化企业优先解决过程工业的基本自动化需求,并且在国家的不断支持下,中国在过程工业自动化系统的自主性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发展中国家和金融工具等关键产品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进口产品,它们的市场份额已经位居前列。例如和利时、浙江孔众、国电申智等擅长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然而,以plc、动态控制、伺服、数控和机器人等关键产品为代表的离散自动化市场仍然严重依赖进口,甚至进口产品也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国内离散自动化市场的这种状况极大地制约了中国离散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一方面,进口系统价格昂贵,服务人工成本高,有时通信成本也高,而全厂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改造往往需要大量的咨询服务。另一方面,业务流程再造涉及管理水平的同步提高,项目启动风险很高,效果和投资收益难以预测。如果投资回收期超过5年,客户基本上不会考虑启动自动化和信息改造项目,一般希望在2 ~ 4年内收回投资。离散制造业正在进行转型升级,目前大多数离散制造业都在自主探索。

我国离散自动化制造寻求发展道路

1 2下一页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于自动化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文章,应在授权领域内应用,并注明来源为:“自动化网”。。

标题:我国离散自动化制造寻求发展道路    地址:http://www.mingkongzdh.com/article/211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