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网为网民提供全面的工业自动化资讯、自动化商务信息。

自动化 > 新闻 > 【深度】“机器人+”:互联网思

【深度】“机器人+”:互联网思

当前栏目:新闻|发布者:阿坚|来源:自动化网|发布时间:2020-08-13 18:34:02|阅读:

本篇文章2019字,读完约5分钟

目前,中国对“工业4.0”或“中国制造2025”有一个误解,即说到这,它必须是一条可见的汽车生产线,并认为智能制造意味着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和智能传感器等先进设备的大规模应用。众所周知,越是这样,它就越是陷入另一个更大的困境:僵化的自动化困境,而且这种困境越来越深。

【深度】“机器人+”:互联网思

首先,僵化自动化的困境

“工业4.0”将开启一个前所未有的智能制造时代,但它不会导致整个工业系统在一夜之间改变颜色。智能制造实际上是一个“软过渡”,或者说是一个“软制造”的持续创新和进化过程。

柔软,也叫“弹性”,是“刚性”的反义词。目前,国内对“工业4.0”或“中国制造2025”有一个误解,即说到这一点,必须是一条可视的汽车生产线,认为智能制造是指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智能传感器等先进设备的大规模应用。

【深度】“机器人+”:互联网思

众所周知,这种情况发生得越多,就越容易陷入另一个更大的困境:僵化的自动化困境,而且这种困境会越来越深。

僵化自动化的困境不仅达不到“工业4.0”,而且与它背道而驰。自动化设备投入越多,刚性越强,适应市场变化越困难,主要体现在技术、管理和供应链三个层面:

技术刚性:事实上,工业2.0时代的概念意味着进行大规模投资来改造工厂装配线。在3.0时代,自动化和信息技术被集成到生产线中,这将大大减少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并实现准确和可控的成本。(在这一部分,我国大多数制造企业目前需要补课,但他们不必走过去欧美的老路。)。因为在3.0时代,在解决了成本和质量这两个主要问题之后,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出现了:生产中缺乏柔软度。自动化生产线只生产标准产品。当生产线完全自动化时,灵活性就会丧失。一旦市场需求和产品类型发生变化,硬件(包括相关工装、夹具、测量工具、工艺文件等)的更换成本也随之变化。)非常高。在当今个性化成为趋势的时代,“刚性自动化”越来越难以适应日益缩短的产品生命周期。

【深度】“机器人+”:互联网思

管理僵化:为什么一些中国工厂在自动化方面仍然落后于欧美同行?这更多的是一个管理问题。中国工厂的专业分工非常精细,甚至细化到流程,决定性因素已经变成熟练程度,而不是专业水平。随着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大量工业企业员工组织有限。许多中国工厂有太多的管理水平,这是由人数决定的。中国的工厂里挤满了人,职能部门和每个部门的经理都有详细的分工。分工越细,就越需要管理者来协调。欧美的工厂基本上是一个管理层,或者说经理是一个人。在欧洲和美国,有几个人的工厂很常见。欧美工厂注重“流程管理”,流程稳定的优势是高效有序;中国大多数工厂都是“流程管理”,很多人都很着急。总是生产线适应产品和市场,而不是产品和市场适应生产线。一旦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产品设计发生较大变化,中国工厂会调动大量人员对大量流程进行调整,而欧美工厂只需要协调少量人员对相应流程进行调整。通常技术刚性不是最难克服的,但管理刚性是最难解决的,因为它会触及内部人士的利益。

【深度】“机器人+”:互联网思

供应链刚性:即使是技术含量最低的产品的组装也将涉及非常复杂的供应链管理。我们应该知道,一部手机大约有100个备件,而一辆汽车有7000多个备件,不包括螺丝和螺母。供应链管理的难度给制造商带来了巨大的考验。更大的考验是如何保持供应链的运行速度不受市场形势变化的影响。供应链管理中有一个著名的“啤酒游戏”,这意味着市场终端需求的微小变化将被供应链放大,最终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反映在供应链和制造商的库存中。零售商、批发商和制造商,任何一方的意图都是好的,他们都希望满足市场需求,保持产品在系统中顺畅流动,避免损失。然而,由于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层层壁垒,市场信息传递到生产过程缓慢而分散,制造商经常在几个月后的订单中看到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深度】“机器人+”:互联网思

在此之前,为了不失去销售产品的机会,制造商不得不囤积主要原材料和零部件。产品成本的快速增长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产品价格的急剧上涨。因此,销量将大幅下降,产品价格将开始像过山车一样下跌。然而,生产周期往往不能在一夜之间调整,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成品、原材料和零件的积压,这些都是高成本。由于市场价格暴跌,利润突然下降。更糟糕的是,库存占用了现金,营业额放缓,企业流动性危机接踵而至。

【深度】“机器人+”:互联网思

在工业2.0时代,供应链的刚性非常严重,大批量、大规模、固定流程的流水线生产模式总是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市场需求沿供应链波动越来越大,销售速度与生产速度严重脱节,库存积压和流动性枯竭成为制造商挥之不去的噩梦。因此,工业企业家都努力追求软制造(或柔性制造、敏捷制造),实现生产速度和销售速度的同步。

【深度】“机器人+”:互联网思

软制造业,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成为制造业升级改造和实现供给侧改革的必然。

“传统企业必须从‘打击固定目标’转变为‘打击移动目标’甚至‘飞碟’。”——海尔董事长张瑞敏

[/s2/]“未来,以大规模生产和低成本取胜的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势不可挡地向东南亚转移。中国唯一能留下的就是小批量定制的软制造能力。”——国务院参事汤敏

1 2 3下一页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于自动化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文章,应在授权领域内应用,并注明来源为:“自动化网”。。

标题:【深度】“机器人+”:互联网思    地址:http://www.mingkongzdh.com/article/89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