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网为网民提供全面的工业自动化资讯、自动化商务信息。

自动化 > 新闻 > 工业4.0:上游零部件仍依赖日本等

工业4.0:上游零部件仍依赖日本等

当前栏目:新闻|发布者:阿坚|来源:自动化网|发布时间:2020-08-14 16:58:02|阅读:

本篇文章5023字,读完约13分钟

目前,国内机器人行业95%集中在下游系统集成商,上游部分仍依赖进口。然而,没有核心部件和机器人本体的支持,服务机器人无法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无论你走哪条路,系统集成商、本体制造商和核心组件公司都应该相互合作."张指出。

工业4.0:上游零部件仍依赖日本等

动感舞蹈音乐室混合着机器人摇摆的金属声。11月初走进国家会展中心7h大厅,就像置身于明天的科幻电影场景中。在这个巨大的会场里,中国的宋新和外国巨头如abb、kuka、nachi等机器人和工业自动化设备汇聚一堂,展示的最新产品以各自的技术优势满足了未来工业4.0的需求。

工业4.0:上游零部件仍依赖日本等

“虽然宋新是中国的老大,但你可以看到我们被外国公司包围了。”韩松林激动地说,27岁的他刚刚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半年前刚刚进入中科宋新。

这个学自动化专业的徐州男孩坚持要在上海宋新工作。“在收入水平上,许多互联网公司现在必须更高,但我重视行业4.0的趋势。”韩松林告诉记者。

从硬件到方案

正如韩松林所说,中科宋新位于7h大厅的相对中心,周围是瑞士abb、德国KUKA和日本那智等国际巨头的展台。站在各自的展位上,你可以看到彼此的智能机械设备和机器人。站在韩松林旁边的是宋新的双臂合作机器人,它比他高。白色,此时它正在组装一架小型黑色无人机,这特别引人注目。灵巧机械手可以在整个过程中安装无人机的螺旋桨。

工业4.0:上游零部件仍依赖日本等

“你能告诉我你用的是什么传感器吗?”苏州陆车智能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军多次向韩松林等中科宋新员工提问。作为一名国内商人,卢俊来到世博会“扫货”,走遍了中外参展商的展位。

“我自己也是一个传感器,我对工业4.0的未来非常乐观。包括机器人在内的智能设备是一大类。”卢军告诉记者,卢军直言不讳地表示,中国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尤其是日本机器人。传感器工作得非常好。“说实话,日本人的运动距离和角度都很准确,而我们国内原来的研究和发展很差。一些国内制造商寻找日本等外国同行购买零部件进行组装,而原始研发相对较少。”

工业4.0:上游零部件仍依赖日本等

另外,在卢俊看来,中国的智能设备种类很少。原因是设计和算法跟不上。

除了许多国内外供应商打算“跑来跑去”占领的硬件领域外,个性化定制解决方案也是中国的难点之一。

万腾科技总经理张镇认为,许多工业企业拥有最先进的软件,但没有人会操作它;或者他们只能运作,却不能发挥更大的效率。归根结底,他们忽视了人在“智能制造”中的作用。在他看来,未来定制解决方案供应商将迎来一个巨大的market/きだよよ0/room。

工业4.0:上游零部件仍依赖日本等

松下业务部副总监谢也告诉记者,与国内外工业4.0和智能制造案例相比,有一个清晰的轮廓,即过去更多的国内投资是在设备上,现在更多的内部解决方案被用来提高整体效率。

据中国工业4.0俱乐部秘书长杜介绍,个性化服务提供商是未来开发蓝海市场的先锋。当国内大量工厂进行智能化改造时,国外设备供应商在有线数控设备的基础上升级为无线控制设备。在制定无线设备接口标准时,从有线控制到无线控制,从结构到模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些变化都基于个性化服务提供商的定制解决方案。差异化竞争可能会让蓝色海洋重现。

工业4.0:上游零部件仍依赖日本等

他山之石

与其他公司相比,库卡展位在德国的移动要大得多。摇滚明星机器人kr3 agilus带来了架子鼓表演,游客也可以用它疯狂地玩地鼠。在生动活泼的背景下,KUKA带来了适应“Industry 4.0”智能化趋势的机器人团队双机器人焊接工作站,并采用了kr8 r1420和kr10 r1420两种kr cybertech机器人,展示了紧凑高效的焊接操作,同时新产品在机床装卸的应用展示中展示了其高度集成化和良好的驱动特性。

工业4.0:上游零部件仍依赖日本等

德国作为“工业4.0”的发起者和倡导者,在制造设备、工业自动化、工业软件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通过整个工业系统(研究机构、协会、大学等)的合作),强化了“硬制造”的优势,拓展了“软服务”的能力。

这些将给德国甚至欧洲带来2000-3000亿欧元的额外产值,而工业4.0带来的根本性变化将在未来被揭示。

博世力士乐中国区总经理刘告诉记者,德国的很多技术已经达到“工业3.0”,而中国的很多企业还处于2.0阶段。未来10年,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实现“3.0”和“4.0”,目标非常明确。

他说,对于工业4.0,包括力士乐博士在内的德国公司特别关注以下四点:新线投资、旧线改造、互联服务和工业4.0培训。

以旧生产线改造为例,虽然德国的一些工厂几乎没有什么变动,但其好处和目的是惊人的。他说,德国Lor工厂改造后,生产效率提高了6%,对品种的适应性也提高了10倍。据估计,费用将在1-3年内收回。“如果你投资一条全新的生产线,你可以满足各种生产需求,品种会增加,但投资回报期会延长,有的会超过10年。通过对老厂的改造,返程期大大缩短了。”

工业4.0:上游零部件仍依赖日本等

此外,许多机器需要维护。"设备就地维护和远程编程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设施的可用性."

刘还说,“德国公司擅长培训Industry 4.0。我们不仅提供培训设备,还使用这些设备来培训我们的员工。我们在世界各地有250家工厂,可以分享丰富的工业制造经验,同时一些系统软硬件也是由企业自己生产,不依赖其他供应商。简而言之,培训中心是一个涵盖完整生产价值流的小型工厂。”

工业4.0:上游零部件仍依赖日本等

与德国相反,美国的做法是从“软服务”入手,利用其在基础科学、产业、信息技术、互联网等领域的综合优势,构建一个全球生态系统组织,促进产业全过程、全环节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美国和德国工业互联网的对接和合作已经开始。无论用什么名词来形容,工业互联网都被视为改造产业、建立新的竞争优势的技术基础,注重顶层设计与主导企业的结合,突出数据在整个架构中的核心作用,加快相关领域的标准化进程。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和德国开始对接和协调各自的架构,实现了功能领域的全面对接,初步形成了合作协作的局面,共同引领全球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方向。

工业4.0:上游零部件仍依赖日本等

不仅从宏观角度来看,在这些国家经营公司的想法非常不同。据全球市场份额最大的irobot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科林·安格尔(colin angle)介绍,irobot公司的年销售额可达6.5亿美元,公司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不低于7000万美元,占近十分之一。在他看来,任何公司都只能通过持续投资研发来保持长期健康增长。

工业4.0:上游零部件仍依赖日本等

本土品牌发展迅速

它在技术和模式上不同于德国工业4.0。一年前,中国还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从产业和政策两方面对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行了总体规划。然而,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实现了智能制造。

西门子中国执行副总裁兼数码工厂集团总经理王海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智能制造实际上是将机械设备从电气化升级到自动化。”标志性的技术是工业控制计算机(如plc)可以安装在机器上,人们可以编写各种逻辑控制程序和自动分析程序。”

工业4.0:上游零部件仍依赖日本等

AtlaS Copco是一家专注于制造压缩机、道路设备、发电机和其他设备的工业集团,据该集团称,一些生产线上的工具使用和管理已经实现自动化。阿特拉斯·科普柯(南京)建设矿业有限公司拥有全自动移动生产线“i-flow”,不仅使生产线“流畅”,而且可以兼容7个产品的组装,节省27%的组装/房间,提高生产能力约42%。

工业4.0:上游零部件仍依赖日本等

“今天,我们去看了这些过程。事实上,它们中的一些已经被自动化了,但是问题是在这些不同的过程之间仍然存在孤立的孤岛,并且它们还没有真正能够互相通过,并且整体的作战能力还没有被实现。成千上万的企业组成了一个工业社会,形成了一个产业链,产业链包含上、中、下游,需要相互连接,这也是工业4.0的一个机遇。”王海滨说道。

工业4.0:上游零部件仍依赖日本等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机器人产业作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智能制造进程。“目前,全球机器人发展正处于洗牌的转折点,中国机器人公司有机会赶上外国公司。”宋新机器人自动化公司总裁曲道魁反复强调。

工业4.0:上游零部件仍依赖日本等

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五年发展规划,到2020年,中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将达到10万台,总销售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在这样的发展规划下,国内机器人产业在过去五年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在合作机器人的新市场,本土品牌迅速崛起。

工业4.0:上游零部件仍依赖日本等

中国自主品牌机器人的迅速崛起可以从本届世博会的展览中看出。宋新自主研发的首个双臂合作机器人在世博会上亮相。该机器人配备了灵活的多关节技术和可移动的双目视觉系统,能够为工业制造提供更加自由和开放的操作解决方案,具有更加集成和灵活的性能。

工业4.0:上游零部件仍依赖日本等

此外,在Eft智能设备展台前,橙色机器人灵巧地挥动着手臂;埃斯顿的机器人悠闲地画着;新时代的码垛机器人可以很容易地在两个固定的站拾取纸箱,并进行智能码垛。更灵活、更灵活、更安全、更容易使用的是这些本土品牌想要向外界传达的信息。

工业4.0:上游零部件仍依赖日本等

“由于外国企业更早进入机器人市场,它们在成本和价格控制方面有很大优势。同时,国外公司成熟完善的体系也有助于产品快速本地化。”中科宋新R&D分部的工程师陈红卫说。

在工业应用方面,人机合作机器人最广泛使用的场景仍然集中在3c行业。以智能手机制造为例,生产过程包括焊接、组装、打磨、测试等。必须跟上产品的升级速度,确保复杂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人机合作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

工业4.0:上游零部件仍依赖日本等

“合作机器人是中国制造的唯一途径。”湖南瑞森克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王伟强调,在他看来,目前市场上对合作机器人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四点:第一,安全性;第二个易用性,即实现软件导航到硬件操作的人机工程设计;三是监控运动姿态,实现对工作距离、速度和加速度的监控;第四是身体的灵活性,可以感知和监控周边的碰撞和挤压。

工业4.0:上游零部件仍依赖日本等

然而,在合作机器人市场上,工业机器人的“四大家族”(瑞士的abb、日本的FANUC、德国的KUKA、日本的Yaskawa Electric)凭借其在中国的制造基地布局和完善的全球商业网络,已经实现了快速的本地化服务,本土品牌要想打开市场的缝隙并不容易。

工业4.0:上游零部件仍依赖日本等

[/s2/]中国准备“打破游戏”[S2/]

作为世界领先的科技企业之一,那智还将智能汽车设备生产线的一部分直接移至世博园区进行展示。两排六个高升力三关节机械手操纵着汽车的制造和装配,观众需要抬头,这成了那智展台的标志之一。

“对于制造商来说,要实现工业4.0,必须改善智能设备的通信,以满足生产线上客户的需求。”关口正寿向记者解释了他所理解的行业4.0的要点。关口正寿透露,2015年那智的销售业绩增长了近三倍,这一增长率的原因是那智在中国引进了mz系列小机器人等最新技术产品。他介绍说,根据那智获得的数据,到2020年,中国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将每年增长20%,中国是世界上需求最大的国家。因此,那智最重视中国市场。

工业4.0:上游零部件仍依赖日本等

统计数据显示,未来几年,中国仍将是世界上最大、增长最快的机器人市场。到2018年,三分之一的工业机器人将在中国使用。

达美集团下属的仲达电通公司副董事长尹宣波在工业博览会上对记者表示:“今年中国的机器人数量增加了10万台左右,高于去年的7万台,但我们预计未来中国对机器人的需求将达到100万台,因此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KUKA中国市场总监罗兰也告诉记者,KUKA对中国市场非常乐观。

在工业4.0的背景下,不仅中国市场,而且中国制造业,尤其是作为中国制造业先驱的机器人行业,都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制造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的动力强劲;中国拥有世界第二大互联网产业,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差距相对较小,初步具备以信息技术带动制造业升级的能力。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基本上走在了“四大家族”之前。”高科技机器人董事长张直言不讳地说。与工业机器人更加强调机器和自动化不同,整个机器人产业正朝着人工智能的方向发展,特别是服务机器人,对大数据、云技术和语音图像识别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无疑给中国机器人产业带来了潜在的机遇。

工业4.0:上游零部件仍依赖日本等

“与工业机器人相比,国内企业在服务机器人方面有更好的发展。服务机器人离消费者更近,可以进一步智能研究,使产品更适合银行和购物中心等应用场景。”陈红卫说。

在他看来,对于目前国内的企业来说,“消费领域的机器人应该朝着智能和生物化学的方向发展,而工业领域应该更加注重产品的数字化和集成化。”

目前,国内机器人行业95%集中在下游系统集成商,上游部分仍依赖进口。然而,没有核心部件和机器人本体的支持,服务机器人无法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无论你走哪条路,系统集成商、本体制造商和核心组件公司都应该相互合作."张指出。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于自动化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文章,应在授权领域内应用,并注明来源为:“自动化网”。。

标题:工业4.0:上游零部件仍依赖日本等    地址:http://www.mingkongzdh.com/article/1388.html

相关推荐: